Technical service
水性钢结构防锈漆是一种环保型涂料,因其低VOC、无毒无味、施工安全等特性,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溶剂型防锈漆的主流选择。以下是关于水性钢结构防锈漆的技术服务要点,涵盖选型、施工、问题解决及维护建议:
环境适应性
室内/室外:室外需选择耐候性更强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或水性环氧体系;室内可选用水性醇酸或水性环氧底漆。
腐蚀环境:沿海、化工等高腐蚀区域建议采用水性环氧富锌底漆+水性环氧云铁中间漆+水性聚氨酯面漆的配套体系。
基材状态
新钢结构:推荐水性环氧底漆(附着力强,防锈性能优)。
旧钢结构翻新:需评估锈蚀程度,轻度锈蚀可搭配水性带锈转锈底漆,重度锈蚀需机械除锈至Sa2.5级。
特殊需求
耐高温(≤200℃):选择水性有机硅耐高温底漆。
快干需求:水性丙烯酸快干底漆(表干≤30分钟)。
表面处理
喷砂/抛丸处理:达到Sa2.5级(ISO 8501-1),粗糙度30-75μm。
手工工具除锈:St3级,彻底清除浮锈、油污、旧涂层。
清洁:用清水或中性清洁剂去除表面灰尘、盐分。
施工条件
环境温度:5-40℃,******10-35℃(低温需延长干燥时间)。
湿度:≤85%,避免结露或雨天施工。
通风:良好通风加速水分挥发,防止流挂。
涂装工艺
稀释比例:按说明书添加去离子水(通常5-10%),避免过量导致性能下降。
涂装方式:无气喷涂(效率高)、刷涂/辊涂(小面积修补)。
干膜厚度:单道80-120μm,总膜厚根据防腐年限设计(如C4环境需≥200μm)。
重涂间隔:表干后即可覆涂(通常2-4小时,具体以产品说明为准)。
漆膜不干或发黏
原因:低温高湿、通风不足、涂层过厚。
解决:提高环境温度,加强通风,薄涂多道。
附着力差
原因:基材残留油污、表面处理不达标、底漆未完全干燥。
解决:重新清洁基材,打磨后补涂底漆。
闪锈现象
原因:金属表面在湿润环境下氧化。
解决:选用含防闪锈剂的水性底漆,缩短漆膜表干时间。
漆膜起泡
原因:基材含水率高、涂装时温度骤升。
解决:确保基材干燥,避免阳光直射下施工。
质量验收
膜厚检测:磁性测厚仪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
附着力测试:划格法(ISO 2409)或拉拔法(ASTM D4541)。
外观检查:漆膜均匀无流挂、针孔、漏涂。
长期维护
定期检查涂层破损、锈蚀点,及时修补。
清洁表面污染物(如盐分、化学品),避免长期浸泡。
废弃物处理:剩余涂料固化后按一般固废处理,工具清洗废水需中和处理。
施工防护:佩戴护目镜、手套,确保通风良好。
现场指导:提供施工培训、工艺优化。
问题诊断:通过漆膜样本分析失效原因。
定制方案:根据项目需求设计配套涂层体系。
如需进一步技术支持,建议联系涂料供应商或专业涂装工程师,提供具体施工环境参数(如温度、湿度、腐蚀等级)以获取精准方案。